笔趣阁>军事历史>晚清之乱臣贼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瓮中之鳖

吴军水师上次和太平军水师展开蒸汽炮船对决,是在实力稍处下风的情况下,靠渔网缠明轮的投机取巧战术获胜。而这一次的鄱阳湖大战,吴军水师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只能是靠实打实的拳头说话。

很遗憾,吴军水师这一次在实力上仍然没占多少上风,虽然比太平军多一条蒸汽明轮炮船,然而在此前突袭太平军浮桥的战事中,吴军的四条蒸汽炮船都受了轻重不一的创伤,其中一条蒸汽炮船的右侧明轮还恰好被太平军岸炮的炮弹击中,被打断了两扇叶片,船速受到不小影响,是在状态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与太平军水师展开决战。

受创不一的吴军四条蒸汽炮船对决三条完好无损的太平军蒸汽炮船,彼此实力相差不大,双方指挥官的战术水平自然就成了决定胜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但还好,在这方面,吴军水师的指挥官徐来优势明显。

双方遭遇时,从鄱阳湖口掉头杀回来的吴军水师是处于逆风的不利位置,同时向北流淌的水流虽然不算遄急,却也多少影响到了吴军的船速,风向和水流都对吴军水师不利。对此,接受过英国海军培训的徐来选择了逆时针迂回,带着吴军船队向右翼集体转进,让口径相对较小但数量众多的舷炮承担作战任务,同时争取抢占顺风顺水的有利位置。

野路子出身的太平军水师主将胡鼎文也做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自军处于上风顺水的优势,指挥太平军船队向迂回中的吴军水师腰部发起冲锋,以大口径的船首炮轰击吴军船队,同时争取把吴军水师船队拦腰切断。

炮声隆隆中,虽然双方指挥官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交战双方的士卒也忠实执行了命令,然而过于稀少的远程火力却注定了太平军水师无法通过炮击先行打乱吴军队列,在只有三门船首炮可以开火射击的情况下,不管太平军的三条蒸汽炮船如何拼命的开火开炮,就是没办法直接打乱吴军船队的队列,只能是靠着速度优势拼命向前,尽最大努力迅速拉近船距。

吴军方面却截然相反,蒸汽时代的舷炮口径是没有船首炮和船尾炮的口径大不假,可是数量优势却有效弥补了这一差距,吴军的四条蒸汽炮船和两条红单船拼命开火间,呼啸落下的炮弹即便是要靠运气才能蒙中敌船,却也照样能够有效打乱太平军水师的小船队列,导致保护太平军蒸汽炮船的小拔船和舢板船出现混乱,掉队不断,迅速削弱了太平军水师的近舷作战能力。

即便如此,位置不利的吴军水师仍然还是没能拦住太平军水师冲进自己的船队腰部,好几条吴军军用舢板被太平军蒸汽炮船带起的波浪直接掀翻,同时蓄势已久的太平军蒸汽炮船的舷炮也两舷同时开火,接连多次命中吴军战船,整体队形也被太平军成功切断。

有来有往,太平军的舷炮开火的同时,吴军的船首炮和船尾炮也同时开火,同样在近距离里接连命中太平军的蒸汽炮船,以多处轻伤换来了敌人的两处重伤。

这时,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胡鼎文犯下了自己的第一个指挥错误,刚把吴军船队切断就迫不及待的降帆降速,拼命以舷炮射击,妄图逼迫吴军船队一分为二,以遍把吴军船队各个击破。

想法虽然不错,可惜胡鼎文却忘了保护他近舷的太平军小船船队已经被吴军抢先打乱,队形完整的吴军舢板在躲开了波浪影响后,则乘着太平军蒸汽炮船主动降速的机会冲了上来大打近舷战,施放火弹和pēn_shè火油,纵火焚烧太平军的大船。

乒乒乓乓的枪声不断,喷壶pēn_shè的烈火熊熊,成柱状在太平军蒸汽炮船的船身甲板上来回扫荡,火弹也不断射上太平军蒸汽炮船的船舷船楼,太平军的三条蒸汽炮船上多处起火,压根不明白是自己指挥失误的胡鼎文则破口大骂自军小船无能,不能有力保护自己的近舷。

很不死心的又坚持了一段时间,胡鼎文虽然也等到了自军小船的大量赶来增援,可惜已经混乱的队形却注定了太平军的小船已经无法驱逐走围攻大船的吴军舢板船队,同时在小船近舷战中,吴军的苦味酸手雷又太过克制太平军的小船,迫于无奈,胡鼎文只能是打消彻底切断吴军船队的念头,大吼道:“打旗号,全速前进,先甩掉妖兵小船再说。”

旗号打出,太平军的三条蒸汽炮船再次全速行进,总算是甩脱了象牛皮糖一样的吴军舢板船队。吴军水师的后队则乘机从容前进,继续保持了集体行动。同时徐来又敏锐的察觉到了战机来临,果断下令旗号,让自军风帆船队就地迎敌,专职负责太平军的风帆船队,只带着四条蒸汽炮船高速机动迎战。

顺便说一句,徐来留下一部分吴军风帆力量在身边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拖慢自己的整体速度,而是担心太平军水师的风帆船队跑去鄱阳湖口捣乱,阻挠吴军水师突击队破坏浮桥,这会吴军风帆船队已经成功缠住了太平军的风帆力量,徐来当然要把高机动的蒸汽炮船拉出来单干。

以优势速度冲过风帆战场抢占到了上风处,徐来先是指挥四条蒸汽船掉头,列成纵队冲向太平军的三条蒸汽炮船,同时早早打出旗号,命令各船集中火力轰击太平军的旗舰。

与此同时,胡鼎文又犯下了自己的第二个指挥错误,在已经处于下风逆水的情况下,竟然还命令船队掉头反冲锋,仍然还带着一部分风帆船只想来和吴军蒸汽炮船打近舷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四章 瓮中之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