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三国领主时代>第653章 袁绍的惶恐

朱突然放弃中牟诸县挥师北上,部队在河内销声匿迹,去向不明。

如果朱当真向邺城而去,对袁绍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朱有没可能赶往邺城?

当然有!

无论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形势,朱都有充足的理由进驻邺城。

这得从朱最近的处境说起。

朱是东汉重臣名将,虽然出身寒门,但在朝廷重臣里面论战功资历,有资格跟他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皇甫嵩。讨伐董卓战役结束后,皇甫嵩被掳去了长安,受制于董卓,朱则坚持在中牟反董,继续为汉室天下而战,是故近期朱对汉室似乎更重要一些,被许多人视为复兴汉室的希望。

可声望再高,难掩现实中的窘迫。

朱在中牟屯军讨伐董卓,中牟属河南尹,董卓放弃洛阳时掳走人口,把河南尹祸害得不轻,昔日王都所在变得残破凋零。朱勉强占得五个县,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没人,无奈之下,只得号召各州郡地方诸侯派遣部队过来,共同讨伐董卓。

以他的威名和人望,原以为诸侯们怎么着都得卖面子,况且是为国家,诸侯们没理由不支持。可惜关东诸侯多拥兵自重,除徐州刺史陶谦够支持,别的诸侯要么虚与委蛇,要么装聋作哑,令朱忧愤难平,大失所望。

若要评选最让朱不满的诸侯,袁绍的排名必定很高。

天子和百官被掳去长安,救国大计依赖关东群雄携手,本该是袁绍这关东盟主发光发热的时候,为大汉朝廷、为天下苍生作出贡献。

可袁绍压根不是一个以天下为公的盟主。

讨伐董卓结束之后,这货就开始拉帮结派,擅自任命诸侯圈地,开了很坏的先例。随后恩将仇报谋夺了曾经好心收留他的韩馥的冀州还不满意,又趁孙坚攻打董卓未归时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抢地盘,孙坚被迫回师自救。紧接着与公孙瓒大打出手,堪称关东祸乱之源。

以袁绍种种作为,要不是其叔父袁隗一家老小被董卓所杀,真让人怀疑这厮是不是董卓派到关东的卧底……

盟主尚且如此自私,别的诸侯怎么可能一心为公?

现如今关东是二袁相争,袁术阵营起码有个陶谦向中牟派来三千精兵,依附于袁术的孙坚更是关东唯一跟董卓打仗的诸侯,算是为朝廷做了贡献。反观袁绍阵营,即没有部队与董卓作战,也不派兵送粮支援朱,还在孙坚屁股后面捅刀子,贡献没有,破坏有干,朱自然不会对袁绍有好感。

关东诸侯各自割据一方,朱得不到有力支援,日子非常难过。

董卓派李和郭汜抵御朱,朱挥师西进被击退,部队得不到补充,钱粮军饷更是捉襟见肘,仅占据了五县之地的朱越发艰难。

李、郭汜看准朱虚弱,前不久联合张济率领步、骑兵数万人袭击中牟,大败朱,并沿途抢掠陈留、颖川两郡所属各县,所过之处,烧杀掳掠,人民几乎死尽。

此役让朱损失惨重,依托中牟屯兵变得更加困难。

强敌在侧,据点残破难以养兵,朱放弃中牟并不奇怪。

关键是朱下一步的打算!

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得找新的容身之地。

弃中牟往北,河内大部分是王匡地盘,西边几个县被李和郭汜占据,没有朱容身之处;再往北是上党,上党太守张杨是并州本地人,在上党几年平定了山贼甚有人望,而且张杨和吕布关系非常好,抢了上党不打紧,很可能遭董卓阵营的并州军报复,怎么看都不适合成为新的根据地。

王匡和张杨都是汉室诸侯,参加过讨董,没有劣迹,以朱的立场,其实是没有理由抢夺两人地盘的。事实上,朱的确没有抢河内和上党。

那么朱的部队到底在哪里?

进入河内境后消失,没有北上,没实力西进碰董卓,向南就退回原点,看起来朱所部只有向东这个选择。

河内往东有四处可去,其中就包括陈留郡和颍川郡。

但陈留和颍川前段时间刚被李、郭汜等人劫掠过,其残破程度比中牟好不到哪去。中牟虽然也遭遇战乱,不过朱被击败后退守县城,外面的乡镇受损严重,最要紧的县城相对完整,比很多县城都被搜刮过的陈留和颍川好上许多。朱如果是想换个地方屯兵,陈留和颍川可以最早排除。

第三个去处是东郡,可东郡太守是曹操。

曹操曾经亲自冒险行刺董卓,事败后逃出洛阳“散家财,兴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到目前为止,为东汉朝廷做了很多事,算是为数不多的热血之人。曹操实力比较弱,讨董结束后和袁绍结盟自保,也没有余力给朱更多支持,但以朱的人望、地位和立场,即便他迫切需要一个栖身之地,也不太可能对曹操下手。

最后一个去处魏郡。

陈留郡和颍川郡和袁绍没有没半毛钱关系;东郡属于盟友曹操的地盘,位于兖州,被朱占去,板子也不会直接打在袁绍屁股上,最多再给曹操找一块地盘,曹操要是肯直接投到他帐下更好;唯独魏郡,是冀州领地。

邺城就在魏郡境内,也是冀州州治所在!

朱若进兵魏郡,就意味着这位名将决定和袁绍争夺冀州!

冀州,天下之重资,河北富饶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从寻找根据地的角度来看,冀州明显比颍川、陈留和东郡等地合适。

要知道袁绍入主冀州的手段有失光明磊落,原冀州刺史虽然比较平庸,好


状态提示:第653章 袁绍的惶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