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纵横之凉州辞>4、为政伊始业之基(4)
姓战战兢兢,无人敢触怒自己,可今日却被人在室中当面指责。

想必如今,在河东一地,能够当面如此喋喋不休,指责他的过错的,估计也只有严师一个人了吧!

严师不知道阎行心中的想法,他开始扳起手指,自顾自为阎行历数他为政之后,在河东耽误的、失信于民的政事。

“君为政河东,虽施以官家之惠,但上下不通,惠泽分于豪强,郡府也一再失信于民。”

“第一桩,府君发檄文推行各县,免除了河东百姓今岁的口钱、算赋。可是这口钱、算赋,却不同于田税在秋收之后征收,虽是八月算民、九月计断,但这二十三钱、一百二十钱,却是分数个月收齐,而不只是在八九月内。”

“在郡府的檄文发到诸县时,有的县已经收了好几次口算钱,数额甚至远超二十三钱、百二十钱之数,这又如何算是免除了今岁的口算钱?而这笔钱已经收了大半,不入郡府,就只会落入私人囊中,惠泽分于豪强,生民则徒有惠名,生计之艰难,府君可曾知晓?”

阎行听了严师的询问之后,顿时心中咯噔了一下,仔细想想,冷汗也随即冒了出来。

寻常的农夫农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辛劳一岁,所得的粮食、布帛上缴官府之后,剩下的尚且不能够满足自己一家的需求,为了缴纳口算钱,就更得交易粮食、布帛,往往会为奸商、豪强所趁,低价买入。

可纵然如此,普通农户之家,想要一下子拿出一家几口人一年的口算钱,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征收税赋的里正、蔷夫,就会分成好几个月,跟每月下乡的胥吏,不断地挨家挨户征收口算钱,以求能够在九月末完成郡县征收赋税的目标,从而达到这一项官吏的考核标准。

今岁九月河东陷入战事,上计没有按时完成。但等到阎行的檄文下达到各县之后,其实今岁的口算钱,有不少县寺,已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征收了大半。普通百姓只是免除了一小部分口算钱,根本就没有真正享受到郡府的这一份惠泽,而那些能够与县寺勾结的豪强之家,则反而可以从中渔利,贪墨这一笔因为郡府檄文,可以不计入郡县账簿的收入。

严师从阎行凝重的表情中,看出他也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又继续说下面的事情。

“第二桩,郡府虽然早前已经下令,除了首恶作乱的大姓豪强外,不再追究余者从众罪行,可是郡县将那些反叛的豪强家长下狱之后,却没有及时审理案件,导致别有心思的狱吏,利用牢狱拷打之刑,牵连无辜,勒索财物,虽然从众无罪,可牵扯入谋划反叛的人数却与日俱增,大兴冤狱,搜罗剥削,与之前的赦令截然相反,这不是失信于民么?”

“第三桩,府君以大军讨伐卫、范等人,对外宣称的是朝堂大义、名正言顺,那为何入主郡府之后,就罔顾名义了呢?”

“汉家自有制度,二千石出行,当有车骑辟路,吏员前导,鼓乐助威,掾史随从,戟士护卫,骑士并行,主车、副车、斧车、鼓吹车等车驾府中一应俱备,可府君出行,还是单骑走马,携众招摇穿行于市井之间,置汉家威严于何处,置府中掾史于何地?”

“第四桩,······”

严师每说完一件,阎行胸中那颗心就愈发往下沉。

治理一郡,远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他或许是一个叱咤沙场、睥睨万军的三军统帅,但却不一定就能够当好一个好太守。

虽然以前能够和徐琨笑谈用军法治民,但实际上,却根本就是两回事。

他生于边陲之地,长于豪强之家,或许有后世的先知、见识,却无法掩盖他这一世的出身卑鄙,更没有办法给他多少施政治民的经验。

就如同从军之初,还要效法王国的扎营、行军一样,连一县之地没有治理过的阎行,凭借兵马执掌一郡之地,为政伊始,错漏疏忽的太多了,而他接下来需要学习的,也绝不会少。


状态提示:4、为政伊始业之基(4)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