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皇宋锦绣>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

孙吉看着手中的长弓,有些爱不释手,第一次接触到长弓,才射了不到50箭,孙吉发现,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一把长弓。

如果,长弓弓力能够大一点,似乎赵信说过,还有一种较为复杂的做法,把木片重新设置,进行叠加,能够差不多增加一倍的弓力,达到1.2石左右,这样的话,长弓就算是他,也能够使用。

身材高大孙吉,使用起1.8米以下的长弓来说,完全不成问题,而更强的弓力,就算是直射,也没有多少问题,或许无法发挥出连珠箭的作用,可是当长箭的箭头稍稍小一点,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保证杀伤力是可行。

哪怕孙吉现在,不在参加战斗,身为一个军人,谁能够保证,他一定不参加,他一天杀掉接近200人,取得了辉煌战绩,被称为孙阎王的那一场战争,他使用的也不是碧玉弓,而是一把普通的3石弓。

碧玉弓的威力巨大,续航能力不强,在战场上,他所寻找的,大部分也是无甲,或者是少甲的对象,更轻的弓力,可以保证足够的续航能力,对于无甲的对手而言,3石跟10石,这没有太多区别,难不成10石还能够一箭双雕。

当然,战场上,一箭双雕的机会是有,孙吉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无脑的攻击,攻击更多的敌人,长弓独特的省力性能,可以让1.2石左右的,跟普通的短弓3石相差无几,这种前提下,更低的力量,可以保证更高的续航能力,说不定,一天之下,他能够射出400箭,500箭,他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同样震惊的,还有旁边曲阳,他跟孙吉不同,从一开始,他就认为,长弓是一把玩具,一把赵信做出来,呈现男孩子梦想的玩具,谁知道,这个玩具一样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曲阳不太擅长射箭,擅长射箭的薛玉,还在路上,没有回来,可是作为一个御前班值,作为一个可以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他从赵信的讲述,长弓的威力,以及使用方法之中,看到了长弓的可怕前景,可以说,只要长弓一出,真的是谁与争锋。

从来没有一款看起来简单,如同玩具一样的弓,有这么大的威力,就算是曾经让皇城司耗费苦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之中,弄过来的神臂弩也没有长弓这么的突破性和颠覆性,这是一款划时代的武器,只要出现,大宋禁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方法,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样认识到这一点的,还有孙吉,他比曲阳更快,如果现在不是在保州,是在京城,他一定会第一时间,把长弓送到仁宗的面前,让仁宗认识到长弓的强大,最终让长弓成为禁军的倍增器,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西夏。

没错,就是西夏,西夏凭借着神臂弩和旋风炮,还有所谓铁鹞子,在足够的骑兵的前提下,让北宋非常辛苦,往往要疲于奔命,好容易组织起了弓箭手守城,对方不攻击这里,反而攻击薄弱环节。

可是有了这个长弓,只要稍稍训练,在陇西最少可以多出十倍的弓箭手,别说是10倍,就算是多两三倍,整个西线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总管们可以均匀的布置,长弓200步的射程,比起神臂弩差,比旋风炮高。

在守城的前提下,神臂弩仰攻根本起不到多少作用,西夏也没有能力让神臂弩抬起来,西夏在想攻克城市是不可能,只要守城成功,不让西夏骑兵流窜起来,就可以组织一个精锐的骑兵,对他们进行分割冲击,整个北宋西夏的战争局势,将会完全不同。

孙吉叹息一声,这么重要的国之利器,恐怕也只有他亲自送上去才保险,目前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赵信的身边,运河上的截杀,已经证明了,对方已经没有耐心了,准备用最终极的手段了,就算是薛玉等人,他都努力劝说,追起码等到赵信这边有自保能力了在离开,他本人,根本不可以离开。

转而一想,孙吉豁然开朗,留在赵信身边,也没问题,长弓进入到军队,要强力的支持,一个新的武器出现,不但会动摇到军方的保守势力,仅仅是兵器司,就动摇了无数人的饭碗,这一款长弓使用的材料跟以前完全不同,虽然整个大宋境内不缺,可是之前储备的弓的材料怎么办,就这么浪费掉?

仁宗也不是万能,就看这一次运河截杀,对方如果把所有的线索都清理干净,恐怕连仁宗也做不到更多,他更多的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连亲生儿子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与其让他为难,倒不如做出成绩来。

孙吉目前正好在赵信的身边,赵信这个仁宗唯一的孩子,可以跟着长弓成长,赵信很明显,要训练一只长弓队伍,当长弓真正换发威力的时候,以少胜多,或者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威力的时候,是长弓真正走入到禁军的时候。

在军方,不少大佬并没有如同王德用那样战队,特别是将门,他们久经沉浮,知道无法控制朝堂,把后妃的管理权,还有一部分军队当成了发展的方向,他们并不拒绝新式武器,只要这一款新式武器,能够征服他们,给他们带来胜利。

以一个从军多年,精通弓箭带御器械的角度来,孙吉深信这一款长弓一定会大放异彩的,那么就让它的辉煌更高一点。

单纯一件武器,或者是一把弓,改变一个国家,改变一个军队的战斗力,这存在,却又不存在,因为一款武器,不但需要它有优点,还需要把优点彻底的发挥出来。

明朝的时候,已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忠诚变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