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皇宋锦绣>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

属于萧惠的帅旗动了,这在之前,是野利荣兴最期盼的,因为军旗的动作,会直接决定主帅的动作,任何一方先动,都会给对方机会,做出有针对的布置。

这个也要看时机,因为战局的变化不同,野利荣兴已经是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他也发现不对,正要后退,可是没办法,他被萧惠盯住了,萧惠军主力,直面他,丝毫不顾损失的向他冲过来。

这一次变化,是整个战争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变化,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的向着辽军倾斜。

萧惠骑在马上,在亲卫队的护卫下,缓缓向前,作为主将,年过六十的他,早已经不用冲锋在前了,从军队之中走出,并且触类旁通之下,他算是比较另类的统帅。

萧惠的目光,一直都在周文秀的千人队身上,周文秀的勇武,超过了他的想象,从某种意义上面,周文秀算是这一次出征的最大的惊喜,不过,他更期待他的表现。

勇武已经看到了,如果单纯只是勇冠三军,在整个大辽,也有十几位青年才俊,能够跟周文秀比肩,可是轮到机变和战阵上面的控制,就不多了。

没办法,辽国以武力立国,强横的武力,才是一切的根基的,从家传,或者是乡野之中,搜索的勇士,以辽国庞大的地界,要弄到这些并不难。

可是智将就很少,北宋文明盛世,这些辽国知道,可是这个羡慕不的,辽国的根本是武力,哪怕放弃了之后,准备学习,也不会彻底的改变,虽然诞生了萧惠这样的智将,可是付出的时间太多,代价也太多,几乎只能够依靠时间,而不能够批量的产出。

“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吧!”萧惠长叹一声,专心致志的盯着战场。

他所希望的,是周文秀能够根据局势随机应变,可是却不能彻底的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如果因为这个,而让整个战役失败,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战场上面,帅旗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在战场上面树立帅旗,不是被当成靶子么?

可是实际上,帅旗的一些动作,会告诉这些军官,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经验,对于军略和军阵了解的将军,都会随机应变,进行不同的调整。

另外一侧的主官,还在跟西夏骑兵拼杀,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却没有达到周文秀那样压倒性的优势,他的头脑简单,也没有意识到,帅旗移动的目的,只是感觉到,似乎阵营很好,主力出动,可以帮助他更快的确立压倒性的优势。

周文秀很清楚,因为他接连的攻破了两个3000人的步卒,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让步卒的心态不稳,也造成了步卒跟周围之间距离,拉开到了2里。

两里,对于骑兵而言,只是快马冲锋的时间,很快就能够跨过他们之间的距离,可是对于步卒而言,最快也要一盏茶时间,最慢,要一炷香的时间。

当主力开始攻击,虽然不知道胜负如何,可是一共1万名的骑兵,被他们两只千人队,分别牵制了1000人,剩下的,大概是7000对8000,只有1000的差别,再加上辽军战斗力的优势和萧惠的指挥,周文秀果断的做出了选择。

长刀挥舞,巧妙的转了一个圈,指向另外一方,剩余步卒的位置,大声的吼道:“冲冲冲!”

重骑兵迅速的加速,新式的重骑兵,使用了更出色的铠甲,在提供了更强的防护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人马重量最少减轻了的30公斤以。

别小看这个30公斤,30公斤的重量,可以让马以更快的速度冲锋,最终得到更大的杀伤力。

周文秀率领的骑兵,开始向着1.4万的步卒冲上去,1000对1.4万,14倍的差距,可是双方的战斗力对比,却是完全两样。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最前方,本身准备跟骑兵对抗的3000步卒,他们因为周文秀部的战斗力,而犹豫,这个犹豫,就害了他们。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只有不足400米的距离,在快马的高速之下,只用了一点点的时间,冲向了步卒,然后毫无意外的,这个步卒,又崩溃了。

远方,一直都关注着这一切萧惠,满意的点点头,果然,周文秀没有让他失望,他的表现,他的战斗力,他的随机应变能力,都超过了目前辽国的青年才俊,也不枉他这么看重,把他从普通的八品文官,提拔到的了千夫长的程度,看样子,大局已定了。

萧惠专心致志的把心思放在了野利荣兴的身上,这下子野利荣兴就倒大霉了,他面对着无休无止的攻击,有些抵挡不住,3000铁鹞子,到底是派出去,还是不排出去。

以野利荣兴为首的中军,成为了的攻击的目标的,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萧惠,怎么也不可能让中军逃跑,最少说,那个最重要的铁鹞子,大部分都要留下来的。

野利荣兴一脸苦笑,在一个时辰之前,他还意气风发的想要展现他的力量,想要击败辽国的北苑枢密使,韩王萧惠,可是一个时辰之后,他几乎没有任何的能力抵挡住萧惠的兵锋。

野利荣兴也知道,这一战败了,而且是大规模的溃败,在这个时候,他就算是逃回去,也没有什么好的,索性死战不退。

他留下了1000铁鹞子还有剩余的骑兵,剩下的2000铁鹞子,以护卫步卒的名义派出去了的,为的就是决死一击,争取减少损失。

一夫拼命,万夫莫敌,在这种情况下,留下来的1000铁鹞子,还有骑兵,其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