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极品吴掌柜>第621章 大蜀王又来了 6

在吴永麟和上官鼎鼐在四川地区采取积极自救的时候,由朝廷派往成都府的第一批援军首先由秦州派出,来人是秦州的兵马都监曹二虎,这人生得方面大耳,体型臃肿,一杆普通兵卒常用的二十多斤的枪都提不起来,偏偏这些年官运亨通,只因为靠他手下的一个低级副尉。

他叫‘泼韩五’,长得高大魁梧,风骨伟岸,目光敏锐如电,在襁褓中已能转盼四顾,据说他出生的那天傍晚,‘有光芒出屋间’,乡邻以为失火了,纷纷拿出汲水的工具与瓦罐木盆前去救火。他嗜酒豪放,性格直爽,挚勇绝人,有时亦有些出格,他做事做人往往不遵常规,泼辣好动,爱打抱不平。这不,他刚刚收服了一匹野马,来不及给这匹好马准备新的鞍鞯,便迫不及待的跨在马驹上驱驰起来,风声在耳畔呼呼作响,让人弄不清楚到底是这一人一马在前进,还是身旁的一切在倒退,座下野性难驯的马驹似乎想把他从背后甩出去,往前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泼韩五’岂不知道这畜生的意图,相比较以前他缠斗的那条浑身滑溜溜的大蟒蛇,这匹野马太小儿科了点,他紧紧的用腿肚子夹着马肚子,只是随着野马的奔跑,马背与他的胯下相连的部分越来越多的油汗,为了熬住野马的火烈性情,‘泼韩五’也发了狠,趁着间隙将怀中的一条汗巾拿出来之后,朝马眼蒙了上去,他这次完全是和它死扛上了,看谁最后累死谁?

‘泼韩五’是战国时代韩国人的后裔。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其后世代为晋国大夫。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与赵、魏分晋,列为诸侯,封地在今天河南西北部与陕西东部一代。其地险要,苏秦就称赞它具有巩洛成皋之固与宜阳商阪之塞。但由于紧邻虎狼的秦国,在秦始皇吞并关东六国中,韩首先被秦国吞灭。秦始皇嬴政十七年(前230年),吞灭韩国时,韩国人四散奔逃,有一支渡过黄河来到陕西西北部。他们以国为氏,这就是‘泼韩五’的祖先。韩氏到这个朝代,已经在此地生息繁衍了一千二百多年。

‘泼韩五’今日某些性格的形成,可以说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曾祖韩则,世代生活在家乡,以侠义闻名。家中富有资财,经常出钱帮助贫穷人家治病抓药,乡里人自然很感激韩则,只是传到‘泼韩五’这一辈的时候,家里已经变得一贫如洗,甚至连‘泼韩五’请教书先生的钱都付不起了,所以他混到十多岁娶亲的时候,大字不识几个。

在‘泼韩五’五岁时,家里来了一位既懂三教九流、天文地理,更兼精通相面拆字、卜卦扶乩、奇门遁甲、阴阳风水的江湖‘异人’。

原来‘泼韩五’的奶奶过世没多久,灵柩还未入土,韩家上下哭哭啼啼,披麻戴孝,好一番悲痛欲绝的凄厉景象。

‘异人’长得颀长清癯,头发胡子全白,配上他穿的那身浆洗得发白的长衫,加上手上捏着的那把须白佛尘,越发显得仙风道骨,颇有一副世外高人的高深莫测模样:“山人云游湘乡,见离此不远的少阳山,有一处吉壤,这块地,全县没有任何一人有此福分,唯独韩府的老太太福寿双全,可配葬在那里,故山人特来告知韩侠士。”

韩父本来就喜结交江湖上有真本事的那些奇人,听对方这么一说,疑云尽消,等对方见礼后,领对方进入一间相对安静点的内室,让丫鬟送上了香茗,彼此盘腿于塌上,促膝长谈起来。

“先生贵姓?”

“活的太久,我都不记得我真实的姓名了,别人都叫我无尘,你也可以和别人一样这么叫我。机缘汇聚,我与曾祖生前有过一番交情,曾受过他的恩惠。”

韩父大惊,和曾祖同辈的,再怎么也算是自己的长辈,他连忙从塌上跳下来,慌慌张张的向无尘道长唱喏道:“晚辈刚刚有冒犯之处,还望先生恕罪。”

“现已入了三伏,酷暑难耐,不及早下葬,对死者,生者其实都不大好。”

“世叔,我们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乡里的地仙迟迟还没给消息,我们也不敢贸然动先母的椁棺。”

“寻常地仙,不过混口饭吃而已,哪里识得真正的佳城吉壤。”

“诚如先生所言。鄙人早先本不信地仙,家父生前亦不信三姑六婆、巫师地仙。”

“混饭吃的油嘴地仙,固不值得相信,但风水地学却不能不信。”无尘道人正色道,“当年赤松子将地学正经《青囊经》三卷授黄石公,黄石公又将它传给张良,张良广收门徒,传之四方,造福人类。其中卷《化机篇》说得好,‘天有五星,地有五形,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地丽于天,因行察气,以立人纪。’地气天文本为一体。人秉天地阴阳二气所生,岂能不信地学?地学传到东晋郭景纯先生,他著《葬书》,将地学大为发展,并使阴宅之学更臻完善。《葬书》上说,‘占山之法,以势为难,而形次之。势如万马,从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曲屈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形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可见,这阴宅之学,功夫深得很,不是轻易能探求得到的。”

“先生之言很有道理。自从家祖随便下葬后,鄙家越来一代不如一代,世侄现在也怀疑祖上的阴宅地学是不是出了问题。”<


状态提示:第621章 大蜀王又来了 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