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极品吴掌柜>第654章 大蜀王又来了 39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南下攻打晋国,他依然采用的军队管理还是老祖宗那一套,士兵随身携带很少的粮草,剩下的都沿路烧杀抢掠而来,哪怕进入开封以后,也毫不客气,心情一好就大肆洗劫一通。

中原百姓一开始能避则避,能躲就躲,结果,开封城周围数百里的人一下子都跑光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因为跑不了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契丹军的凌虐。那些投降契丹的汉人官员,一看正牌王师都这么祸害人间,自然有样学样,也毫不客气地发挥自身的昏庸品质,趁机鱼肉乡里。中原百姓本来对于契丹夺取家园就愤愤不平,这下看到契丹人和汉人官员都没打算好好安慰安慰他们,心里十分窝火。一开始,他们因为害怕契丹军努力隐忍着,但眼看着契丹军和汉人官员丝毫不加收敛,他们一忍再忍,终于忍耐不下去了,展开了强烈的反抗。结果,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反抗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让耶律德光一时手足无措,这才想起老妈述律平的话,契丹人来统治中原,的确会很不妥。于是,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过失,发现如果一开始能够扶绥百姓、和协军情,跟中原百姓推心置腹,像对待契丹百姓一样对待他们,那么中原人心归契丹,绝对是迟早的事。但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已经错失了收买民心的最好时机。无奈之下,耶律德光只好以回家看望老妈为借口,带领大军匆匆离开开封,返回契丹。

就在北返的路上,耶律德光突然患上了急病,高烧不退,随行的太医想尽办法救治,甚至把他身边堆满冰块、让他吞冰入腹,可就是退不了烧。这样折腾了没几天,耶律德光就驾鹤仙游了。

这给跟从耶律德光出征的将领和大臣们带来了一个难题,该选谁来做接班人呢?如果按照父子相承的原则来,那么毫无疑问,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及其兄弟是最佳人选。

但是,他们都很清楚,太后述律平早就有心让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继承皇位,早在几年前,她就开始怂恿耶律德光立耶律李胡为皇太弟了,因为这样一来,述律平仍然是皇太后,而且耶律李胡资质平庸,无才无德,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也罢,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都没关系,反正军政大权始终会落入她的手里。

而且,耶律李胡不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更是一个“嗜血魔王”,性情残暴,稍微不顺他意,他就会把人黥面刺字,甚至把人活活剥皮抽筋,或者抛进水火里面活活淹死、烧死。在整个契丹,他的名字比妖魔鬼怪还好用,一提到他的名字,上至高官贵族,下至平民奴隶,都会吓得面色惨白,冷汗直流。

要是让述律平得逞,耶律李胡做接班人,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生活在两个嗜血魔王的淫威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过述律平残杀耶律阿保机旧臣的人都能够想象出来,必然是水深火热、生不如死。更重要的是,述律平本来就反对南下用兵,现在耶律德光又在南下用兵的途中死亡,述律平肯定会把账都算在他们这些跟随耶律德光出征的人头上。

想到这些,这些大臣们纠结了,尤其是当年被述律平残杀的大臣的后代们更是心惊胆战,难道先辈的悲剧真的要在自己身上重演?想来想去,这些大臣们一致决定,这一次要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不但不能让述律平得逞,还要将她一军!于是,他们决定在述律平得知耶律德光死亡的消息之前,拥立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为皇帝。

耶律阮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目前的形势,自己不仅要面对支持耶律璟的人,还要应对可怕的奶奶述律平,但是他也并不是不想当皇帝,毕竟这个皇位原本就应该是他老爸的,继而自然是他的,如今他也不过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于是,他马上找来了耶律安搏,商量到底该怎么办。耶律安搏是耶律迭里的儿子,当年耶律迭里因为支持耶律倍而被述律平处死,所以耶律安搏当然是无条件地支持耶律阮继承皇位。他见耶律阮还在犹豫,就晓之以大义,动之以真情,让他当机立断,不要耽误时机。就这样,在耶律德光死后的第二天,耶律阮就在叔叔的灵柩前正式继承了契丹帝国的皇位,史称辽世宗。

(耶律阮跟随叔叔耶律德光攻克开封以后,在后晋宫里见到了宫女甄氏,这时候她已经四十多岁了,比耶律阮大了十岁,可是风韵犹存,端庄秀雅。耶律阮对她一见钟情,在登基以后,册立她为皇后。甄氏也因此而成为契丹唯一一个不姓萧的皇后,更是唯一一个汉人皇后。不过,因为甄氏是汉人,契丹贵族纷纷表示不满,最后耶律阮迫于压力,只好又把自己原来的妃子萧撒葛只册立为皇后,于是,契丹一下子就有了两位皇后。)

耶律阮匆匆忙忙地在军前即位,其实就是为了赶在奶奶述律平立耶律李胡之前。当消息传到契丹皇都,述律平果不其然地火冒三丈,连死了儿子都没心情悲痛了,马上派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带兵讨伐“逆徒”耶律阮。

遗憾的是,耶律李胡根本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除了吃喝玩乐、耍王子脾气,带兵打仗简直一窍不通,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败而逃。

述律平恼羞成怒,不但不反思儿子的失败完全归功于他自身的无能,反而更加觉得耶律阮可恨了,于是亲自整顿兵马,和


状态提示:第654章 大蜀王又来了 3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