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大明领主>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战后态势

随着西班牙无力反攻,谈判陷入僵局,新华夏王国当然不能在这里吊死,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把这里弄成长期占领的自己的国土的方式,弄来移民,弄来俘虏,如今他们关押的俘虏至少还有五十万人,足够两边的开发用工。

随着战争的结束,葡萄牙人在舔伤口,他们的舰队也被打光了,虽然赎回一些战舰,但实在是太烂了,太残了,只够维持一些日常巡逻和警戒工作而已,这边新华夏王国却忙的热火朝天,近两百艘俘虏的战舰和船只陆续被修理好了,然后投入现役,海岸警备队都恢复到了以武装运输船和武装商船为主的舰队规模。三支海岸警备队,一支在地中海胡塞马港口,一支在海峡口丹吉尔港口,一支在西班牙路赛尔港口,鲁塞尔港口的海岸警备队是重建的第三海岸警备队。每支海岸警备队都总共拥有三十艘武装运输船和武装商船,还有一支七艘的巡逻战斗艇小队。

巡逻战斗艇小队以缴获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没有赎回的蒸汽机战舰为主,加强了一艘英国人一代铁甲舰作为指挥艇。

驱逐舰分队则扩大不少,六十一艘了。

新式主力战舰受伤的战舰又修好几艘,现在已经恢复到了三十艘新式主力战舰了,不过这也是最大的数量了,其他的主力战舰都在战斗中沉没了,捞起来的主力战舰也只能拆掉作为新建造的主力战舰的零件了,这正好加速了这边本苏港口的新式主力战舰的建造速度,现在已经建造过半了,估计再有三个月时间就能下水栖装了。

护卫舰没有多增加,不过十五艘,战斗中护卫舰损失很大,驱逐舰损失很大,几乎全灭,但驱逐舰可以用缴获的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的主力战舰弥补,可护卫舰的要求高,至少是英国人的二代改进型主力战舰才能加入进来,相比来说即便是英国人的主力的主力战舰也比新秦国的主力战舰要差一些,而新华夏王国的主力战舰则是他们开发的152毫米主炮的新式战舰,新秦国的主力战舰现在只能退居护卫舰这个层次了。

随着新华夏王国的实力逐渐恢复,西班牙人也越来越焦虑了,陆上进攻越来越猛烈了,这边从海岸上抽调了一个雇佣兵旅和一个汉人团,一个汉人骑兵团,一个汉人炮兵团投入战斗,双方半个月的死伤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可对于新华夏王国来说,反正死的不是自己人,因为都是一些俘虏和外籍百姓,汉人很少死亡,投入的兵力规模也不大,顶多拉上前线感受一下气氛,然后投入一两场反击就行了。

而随着战争结束,从地中海和其他西方国家归来的汉人也越来越多,半个月补充了一万多汉人百姓,光青壮就有两千人被投入新兵训练,完成以后,又能扩编一个陆战团,补充水师的人员损失,训练淘汰下来的人员还能给各个汉人旅补充步兵和炮兵,一些骑兵料子被抽调出来补充骑兵部队。

这样消耗掉的一些汉人精锐被新人补充进去,汉人的部队在新华夏王国的实力没有多少损失,反而增加了一些,虽然增加的不多,也因为是新人的关系,使得战斗力有所削弱,可人数方面还是保持了一种持续发展的局势,而且有了近一万汉人百姓的加盟,新华夏王国的汉人基础又增厚了一点。

新华夏王国和新秦国王国在西方凭借的就是汉人人口这个最为基础的底蕴支持,新秦国王国因为投靠英国人,或者说有投靠英国人的倾向,内部开始分裂不团结,使得运作上也开始变得迟钝起来,因为要迎合英国人的政策,英国人可是个精明的民族,他们做的第一步就是限制汉人人口,第二步就是提高他们英国人在雇佣兵体系里面的人数和雇佣兵体系在新秦国的权力,新秦国方方面面先前是紧要的部门一律都是汉人,现在连紧要的部门都开放了,很多先前战功赫赫的雇佣兵将军们,还有科技人才都走入了新秦国王国中层朝廷等级,并且向高层,决策层发展。

原先的新定州陆军雇佣兵将军约翰·纳尔逊比较忠诚,可他毕竟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普鲁士人的三国血统,是西方人,英国人暗地里面支持他调回本土,现在出任本土卫戍军副司令,掌管的就是雇佣兵,正司令哪怕赵帅他们在昏聩也不可能放给雇佣兵,他们还知道如果他们没有汉人这个筹码,他们最后会被英国人吞噬掉,所以一些奸臣别看做的事情都是破坏本国的生态环境,可他们一点也不傻,知道抓住最要紧的权力,知道保护自己的根基,所以他们能屹立不倒,反而是反对他们的正直忠臣们有些时候的破坏力比奸臣们还要厉害。

比如扫天雷他们就没有这些政治头脑,关键时刻知道明哲保身。

战争结束一个月后,英国人在也没有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欧洲大西洋海岸派来任何一支超级舰队,非洲海岸也没有了超级舰队,因为英国人被加勒比海海战牵制住了,因为有法国人支招,法国舰队虽然打不过英国舰队,可他们弄给荷兰人支援,能控制新秦国,新秦国一直利用和法国人保持一种平衡和默契,新秦国的一些战舰被抽调卖给了荷兰人,荷兰人在加勒比海死死的扛住了英国人的进攻,双方在那里打的热火朝天,战斗的规模和惨烈一点也不比新华夏王国同英国人在直布罗陀海峡口的战斗规模小,并且还更加激烈。

为了削弱海外领地新定州和新定阳州,新秦国本土一边把自己这边的战舰派给自己的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战后态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