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1640四海扬帆>第23章 舟山
王之仁:“撤出来也好,在海上有个基地,下次王翊再回山条件比前几次更好。”

徐孚远摇头道:“王翊可能回不去了。”

“为何?”

“金砺和张杰这次是犁庭扫穴,再说四明山的百姓也耗不起了。”

王之仁微微一叹。

四明山对舟山的支援主要是声势上的,每次王翊到舟山,黄斌卿会赠送一些武器军火,在战场上效果并不明显。绿营进山搜剿,义军挡不住的,来回拉锯几次,百姓受不了。

另一边,王朝先拉住黄斌卿。

王朝先抽着烟,他在刚才的会议中未一言。

王朝先出身四川土司,成长于辽东战场,纯军汉一个,对文人毫无兴趣,对他来说,讨论朱舜水还不如关心下今年能从浙江搞到几船生丝花布要紧。群岛只能种点蔬菜和番薯,养兵全靠走私。

“老黄,我听说你在舟山扣了一艘船,可有这回事。”

“确有此事,那艘船是徽州富商吴成林所有。”

“我说你到底在搞什么?海贸可是咱们的命根。”

舟山布贵糖贱,吴成林用一艘沙船,满载棉布出海易糖,船被黄斌卿留下,只予破船一条。

黄斌卿尴尬地道:“老王你知道,鞑子定海总兵张杰、金衢总兵马进宝、吴淞水师总兵王燝分别在定关、台州和松江积蓄战船水兵,有分路进犯舟山之意。我扣下吴成林的船,给他空白赦书,意在请他联络山中的义师。”

“空白赦书没半点用。老黄你可别犯浑,似你这般竭泽而渔,谁还敢来做生意?赶快把船货还给人家。”

“沈廷扬说的跟你一样,唉,我回去就把人船都放了。”

王朝先早就看不惯黄斌卿的一些做法,如果不是黄斌卿主动让出舟山岛,王朝先已决定与张名振联手武力解决黄斌卿。

抽完烟,总兵们回到会议室,讨论第二个议题。

沈廷扬直接道:“守序执政官来信,请我们向广州增援船只。我先表个态,船一定要派,各家说说能出多少船?”

黄斌卿一笑,“我出8o艘船。”

王朝先诧异道:“你总共只有艘海船,剩下那些8桨16桨的货可出不了远门。”

黄斌卿笑而不答。

贺君尧、王之仁听了,若有所思。

沈廷扬点点头,“明辅你决定了?”

“是,我无意再与张名振相争,普陀和朱家尖二岛养不了我的部属。打粮既非我愿,不如去婆罗洲吧。”

刘孔昭抬眼看过来,“你全军都走?”

黄斌卿:“普陀有四座寺庙,朱家尖岛可以种点蔬菜番薯,我算过,最多留兵5oo,领民25oo。其他人我都带到婆罗洲。”

王之仁、贺君尧对视一眼,“黄帅,我们与你一起走。”

王朝先怒道:“你们也要跑?”

贺君尧不理他,“我留兵25o,水手领民15oo,战船15。”

王之仁叹气,“诚意伯,你一直说小长涂山太小不够住,我把大长涂山让给你了。”

沈廷扬略有些诧异,“宁国公你全师走?”

王之仁:“我与贺帅商议过了,大瞿山有堡有炮,我也留一半兵,水手领民15oo,与贺帅的人同守大瞿山。来舟山的移民越来越多,全堆在岛上也不是办法。”

在沈廷扬支援下,舟山稍大一点的岛屿几乎全被占领,5镇和很多小股明军分岛而守。移民越来越多,粮食缺口也越来越大,运人走是必然的事。

三镇明显私下有联络,做出的决策基本一致。留下大炮军火和基本的守军,其他人南航古晋。

沈廷扬会前已知道他们的决定,他没有立场劝阻。沈廷扬有花东作为后备基地,他们只有古晋。

刘孔昭:“三位将军,我留在舟山,犬子就拜托几位照料了。”

刘孔昭也会转移一部分领民,不过他自己不走。

“王将军?”

贺君尧提醒王朝先。

“我便是想走也没那么多船。”

“同僚一场,我帮你运些人,古晋是我们未来的希望,现在的投入几年后就是十倍返还。”

王朝先默认了。

数日后,舟山24o艘海船扬帆南下。

沈廷扬出1oo艘船,他没有运人。

徐孚远、曹云霖坚决离开舟山,随黄斌卿走。

王之仁的船队中,水师游击戎大帅回望慈溪所在的方向。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亲吻家乡的土地。

————

注1:依托舟山与大6做蔗糖走私生意本是我的脑洞,这两天翻翻书历史上还真有。徽州人吴成林与舟山的生意在1646年。再次遗憾,史料对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记载太少太少,吴成林只有短短几句话。想来那一定是个很好的冒险故事。

注2:房地产很重要。王朝先身为大将,住在帐篷里,舟山居住条件可见一斑。

注3:朱舜水东渡日本是在1651年,原因正是受不了明军打粮,加快进度一并说了。

注4:今天多更一点,明天可能要请假,汗。没喝高我一定不断更。


状态提示:第23章 舟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