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第一百三十二章 哭吧、哭吧,没什么大不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哭吧、哭吧,没什么大不了!!!

就在陶平九一一纵队攻下太原的之后的第二天,方国胜部被重庆方面紧急改编为国民新编国军义勇救国军第八师,新扩编了从运城方向转过来的两上民团近四千人,现在总兵力在六千人左右,方国胜任师长,华守斋任副师长,廖民权任参谋长。

其实,重庆方面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方国胜的新八师制衡陶平的九一一纵队及刚反水过来的吴文化部,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住山西局面的作用。

而随着陶平九一一纵队撤出太原城,太原城的主导权就逐渐的落入了方国胜的手中,而吴文化则处于相对较弱的局面

正当方国胜在太原的东城门刚送走了陶平等人回到东门的指挥部,方国胜的参谋长廖民权廖参谋就上气跑了进来对方国胜说道:

“方师长,方师长,好消息!”

“廖参谋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该不会是吴文化这个老小子突然暴毙了吧!”方国胜方师长半开玩笑似得的对廖民权廖参谋说道,就在六天前方国胜刚刚升任少将师长,所以今天心情特别高兴。

“比这个还过瘾,吴文化那个老小子也不知是那一跟经搭错了地方,他竟然在我们大家都送八路出城的时候,命令他手下的士兵把太原城内的三百多名日本侨民全部活埋了,那可是老老少少三百多口大活人啊!这可是我们一直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你说这个消息过不过瘾!”廖民权廖参谋喘了两口气,平定了一下情绪接着非常兴奋的对方国胜说道。

“消息可靠吗!”方国胜方师长非常吃惊的对廖民权廖参谋说道。

“现在整个太原全城都传开了,当时活埋这些日本的时候,周围还有不少市民在远处进行偷看,千真万确,等天黑的时候,我让特务连去到千手岩那边挖挖看,就能确定,不过我估计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廖参谋对方国胜说道。

“我说小廖啊,像这种小道消息你也不用去证实了,简直就是浪费精力。我估计到天黑以后,不用我们亲自去掘土,军统、中统的人可能就会排着队去掘土一证真假了。

现在的情况已不是他吴文化是不是真的坑杀太原的日本侨民的问题了,众口烁金,三人为虎,只要太原市民中传开了,假的也是真的了。

关键是吴文化下一次要是让日本人给遇到,日本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整死他的。这个老小子这一招投名状做的绝啊!够狠,够毒,这一次重庆的老头子一定对他另眼相看,我方某真是自叹不如啊!”方国胜非常开心的对廖民权说道。

“师长,你说吴文化这个老小子是在做戏,是在玩投名状,这都什么时代了,他还兴这一套!”廖参谋吃惊对方国胜说道。

不等方国胜开口,副师长华守斋即从指挥部的另一间内室中走了出来对廖民权说道:

“我说小廖啊,看来你还是吴文化这个老家伙有些不太了解啊!这个老家是出名的两面三刀、老滑头,临阵易主这可不是第一次了,想当年,中原大战的时候眼看着冯老头马上就大获全胜了,可这个身为冯老头参谋长的吴文化却被委员长以一个军长头衔加一千两金条就买通成功,最后,冯老头在中原大战中被委员长打得灰头土脸,从此一厥不起。

这之后为了一点盈头小利,吴文化这个老家伙又投向汪精卫。这一次要不是他处于我们与陶平两路大军的夹击中间,他是决不会易旗投奔国军的。为了再一次获取重庆老头子的信任,他才痛下杀手对那些日本侨民动手的。这就是即所谓的人事即政治,政治即人事!”

“小廖啊!华师长所说的即是我要跟你说的,这个吴文化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啊!所以说我们以后还要小心一些才是!”方国胜接着对廖民权说道。

“两们师长你们说也真是的,像吴文化这种三姓家奴的人,我们重庆的老头子何必再收留他呢?真是叫人想不通!”廖民权有些不解对方国胜、华守斋两人说道。

“《史记》你读过吧!不知你是否记得,在秦汉交替之际,雍齿先叛汉高祖刘邦于丰邑,后来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又再次投靠汉高祖刘邦,但刘邦不计前嫌仍然重用他,这个雍齿接着下来大楚汉相争中也立了不少的战功,后来也被汉高祖刘邦封了候!

做大事的人就要有大肚量,怎么能为一点个人的恩怨而因私废公呢!其实我们重庆的老头子真正要要收留的根本就不是吴文化这个混蛋,而是看重了收留吴文化所带来的军力和影响力,只要我们国军手中有了足够的军力抗战胜利就有希望!

你想连吴文化这种混蛋我们都能容得下,至其他的那些跟着汪伪投降日本人的伪军会有什么感想,与抗战的千秋大计相比,一个师长的虚名又算是什么呢!”方国胜接着对廖民权说道。

廖民权听到两位这么一分析,不由自主的坚起了大拇指对两人说道:

“两位学长真是高!这么说来,我们的委员长也是像汉高祖一样名垂千古的伟人啦!也难怪他老人家能平定这军阀纷争的乱世吗!”

“你说呢!”方国胜、华守斋两人异口同声的对廖民权说道。

“不过,这样一来,就算是吴文化这个老滑头再跪到岗村老鬼子的面前,岗村老鬼子也一定不会再收留他,肯定会一刀劈了他。

现在,无论这个老滑头如何使滑,他是必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哭吧、哭吧,没什么大不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