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42节 备战南京 2
多部队投入南京,否则会被日军趁机一举歼灭,除了南京和沦陷区,中国还有太多太多地方需要国军去保卫,十万军队正好,人太多了的话,在弹药、粮食、药品等方面上的消耗也会翻倍;士气方面,淞沪会战虽然还是以日军获胜而结束,但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日军士气受到很大打击,日军高层的信心、决心、意志也都受到影响,变得摇摆不定了,在原先历史上,日军打完上海后嗷嗷嚎叫着打南京,但在眼下,日军打完上海后忙着舔伤口,对南京产生了一些畏惧心态;反观国军,因为“蒋介石”和蒋纬国的亲自坐镇南京以及那套独具匠心的“自愿决定去留”策略,导致留在南京的国军官兵几乎都是下定决心要死在南京的死士,最高领袖的以身作则以及国军在上海取得的丰硕战果,都让南京国军士气旺盛高昂,不但不输给日军,甚至还超过日军,不只是士气,还有精神,这就是国军的一大优势,另外,日军打完上海后迟迟没有打南京(高层犹豫不决),使得南京的国军获得了较长的战备时间、休整时间,体力和心理都得到很大的恢复。

其次,指挥上的改进。国军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缺陷,因为亲自指挥南京战役的就是最高领袖蒋介石本人,所以守军不存在什么派系之争、抗命不遵、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等弊端,虽然在南京的蒋介石只是替身,但还有蒋纬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守城部队又经过全面的整顿重编,进一步地加强了司令部对参战各部队的驾驭和指挥能力,完全是如臂使指。至于平民,更加是被撤得干干净净,不会被屠杀了。

第三,武器装备上的改进。国军在这一点上同样有颠覆性的变化,轻武器和弹药方面,国军完全不愁;飞机方面,空军的战斗机群可以保证国军在南京战场上、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制空权,虽然无法对日军狂轰滥炸,但可以阻止日军飞机对国军狂轰滥炸;火炮方面,国军重炮数量自然大不如日军,但全部被搬到了山上,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用地形优势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

第四,城防工事上的改进。这一点根本就不用说了,蒋纬国早在半年前就已开始着手南京的防御体系和防御攻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并且在时间上也十分的充足,足足施工了半年时间,并且在开战后照样可以继续施工(毕竟南京城内还有十万青壮年平民,其中大部分是男性,守军拥有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南京城完全就是一个放大的旅顺要塞。

“死十万、伤十万。”萧爻对蒋纬国说道,“如果没有太大意外,这是保底的战果。”

“嗯,我已经等不及了。”蒋纬国十分期待。


状态提示:第242节 备战南京 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