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三百五十八章 喝茶遇半仙
些大山来说,我们城市里来的,都算是旁人。但对于大山的人来说,他们是山的主人,这些茶,只不过是他们平时的饮品,如同邻居一样熟悉。”

“那么,云南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古老的茶树呢?”

“小庄,你应该问,内地为什么没有老茶树了。问题很简单,云南这地方,原始森林多,茶树进化和生长的大环境还在,所以它们保留了。另一方面,经济和交通不发达,许多茶树没能产生经济效应,也就没人打扰它们,它们自然地、默默无闻地长在深山,保留了原始的性状。”

我突然想起庄子《山木篇》关于材与不材的话题了。于是,附庸风雅地说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句话,恐怕也适用于云南的茶树吧?”

葛老师当然是饱学之士,说到:“庄子在两千多年所说的话,很有哲理了。当然,云南茶树众多,也与它的气候及土壤有关。气候属热带气候,多温热。土壤是红土,不仅含铁量高,而且矿物质丰富,并且粘性也不大,偏酸性,适合茶叶生长。”

一说到这些,我就有些不懂了。“葛老师,我是学文科的,你说的化学之类的东西,我还真不太懂。”

“那你最熟悉的文科专业是什么呢?”

“大概历史算吧”我不敢说易经,因为这事容易给人一种迷信的感觉,在一个研究科学的人面前,一般不讨论这玄学的东西。历史,我稍微有点自信,毕竟,也看过《二十四史》。

葛老师看着我笑了起来,问到:“我们搞过化学的中国人,还得感谢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要不是他,今天中国人的化学水平,至少倒退五十年。”

这一说,把我吓一跳,还有这等人物,我怎么没听说过?化学,我在初中学过,高一也学过一年,一些常识我还是知道的。但要把它与我熟悉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我还真懵了。

他看我的表情,知道我回答不出来。“这个人,你学历史的,不可能没听说过。”

可见,那是个大名人了,但他是谁呢?促进中国人化学水平前进五十年,这是何等样的人物?

“朱元璋,听说过吗?”

“什么,明朝开国皇帝,那个当过乞丐和尚的贫苦人,diǎo丝逆袭的大明星,他文化都不高,当时,化学也没传到中国来啊?”

葛老师并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反问了我另外一个问题。“化学元素周期表,你读过吗?”

“当然,这在初中,老师要求必须背下来,关于门捷列夫的故事,恐怕今天的学生,都知道一些。”

“你想想,那些元素,是不是都对应着一个字的汉字名称?”

“对啊,我们还背得化合价呢。正一氢银锂钠钾,就这类东西。”

“要知道,它们的拉丁文名称可是有好几个音节的,日本人学这元素名称,按音节来硬译,那读起来就复杂了。”

他接着就用日文按周期表,背诵了几个元素的名称,我听了觉得打头,完全无法记住。

“听出来没有?如果这么复杂的名字,叫那些初中生去背,岂不是难上加难,中国的化学水平,岂不是只有几个专业人士才搞得懂,普通人,根本没法达到今天这个高度?”

那倒是,如果元素名称复杂了,中学生根本无法便宜地普及化学知识了,这对整个民族教育水平来说,是个坎。他所说的,推进五十年,是有道理的。

“这名字是如何取的呢?”我问到。

“很简单,当年我们翻译西方化学著作时,就只取那拉丁文中的一个音节,找出相应的汉字,就是这个元素名了。比如说碳,这个名字中国历史就有,直接取了。如果没有的,就直接在朱元璋的后代中找,总能找到相应的字。”

“这么神奇吗?”

在葛老师的介绍下,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朱元璋,没什么文化,但要装出有文化的样子,毕竟当了皇帝嘛。他给自己的后代,定了一个取名规范。姓当然不变,名嘛,中间一个字,按辈份,第三个字,如果只有两个字的,最后一个字的偏旁中,必须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依次代传。

用五行相生的顺序来给名字以文化哲学上的含义,恐怕是朱皇帝装逼。但事实是,明朝两百多年,就按这个规则取下来了。以燕王序列,可以看明显的特征。按际顺序,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细看名的偏旁,依次带有木、火、土、金、水,然后又回到木,开启下一个轮回。

但这个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皇帝后妃众多,那么子女就太多了,第一个字不能变,第二个字固定了。仅有的自由在第三个字,而且偏旁还作了规定,为避免重复,那就只有造字了。

按葛老师的罗列,我才发现,原来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元素名,是朱元璋子孙的名字。

金属元素有: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朱在钠、朱均铁、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钠、朱恩钾、朱帅钾、朱帅锌等等,当然还有铈、镧、钋、钛、锂、铍、镉、钒、铕等。

有机化学领域内,有朱勤烷、朱孟烷、朱悦烯、朱定烷、朱琼烃等等。

盐类有一个叫朱成鏻的。

此时,在葛老师的解释下,我佩服朱皇帝的先见之明时,葛老师不忘再加上一句:“物理学,朱元璋也有贡献的。”

在我吃惊时,他解释到:“有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八章 喝茶遇半仙--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